2025年3月25日下午3点07分,天津滨海新区韶山路突然传来轰隆巨响——长达23米的供热管道化身钢铁巨蟒,当街砸中多辆私家车。现场视频显示,直径80厘米的钢管如多米诺骨牌般连环倒塌,腾起的烟尘里传来此起彼伏的防盗器尖啸。
眼瞅着那管子像面条似的软下来。目击者刘师傅比划着当时场景,他驾驶的快递三轮车距坠落点仅5米。更令人后怕的是,事发地紧邻贻静园小区东门,正是居民买菜接娃的必经之路。幸亏当日大风预警劝退不少行人,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供热集团福成供热站的回应更添疑云:管道高出地面3.2米属合规设计。可街坊们记得清楚,这根1998年铺设的老古董,去年冬天就因支架锈蚀严重,维修工搭着脚手架敲敲打打补过三回。
对比北京西城区实行的供热设备三年强制体检制度,天津涉事企业显然在赌概率。按现行供热管道维护标准,更换1公里保温层需投入280万元,而事故赔偿封顶仅60万元/次。这笔经济账,算得某些人良心都冻成了冰碴子。
滨海新区住建委档案显示,该管道在2023年安全评估中获评B级(可使用)。但记者暗访发现,高德娱乐登录评估公司竟与供热集团共用同一栋办公楼。这种老子查儿子的把戏,与北京西城大妈们手持《随身手册》逐项核验的较真劲儿,差了何止十万八千里。
梳理近十年数据触目惊心:- 2016年南开区管道爆裂烫伤环卫工- 2020年河西区支架断裂砸穿幼儿园围墙- 2023年河东区蒸汽泄漏致早高峰瘫痪每次事故后都是高度重视-全面排查-风头过了照旧的轮回戏码。
北京西城区早在2024年就建立供热设备电子病历,每个阀门都有专属二维码,大妈们巡查时手机一扫,维修记录、隐患照片全掌握。反观天津,直到事发当日,供热站值班表还停留在纸质时代,关键数据查个三天三夜。
想起2024年北京鼓楼西大街水管破裂,从报警到恢复供水只用了7小时,西城大妈们拎着暖壶给抢修队送姜汤的画面还历历在目。再看此次天津事故,供热公司拖到次日凌晨才发通告,废墟清运倒是神速——毕竟要赶在早高峰前消灭影响市容的证据。
北京给西城大妈开通了直通市长的安全隐患举报专线元。而天津某市民去年就拍下该管道锈蚀照片上传政务平台,得到的回复是:已转交相关部门,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全国供热管道平均服役23年,超期服役率达34%。专家测算,要彻底更换这些城市血管,需投入4.7万亿——相当于再造3个港珠澳大桥。但某些地方宁肯花40亿建网红大桥,也不愿给地下工程拨1个亿。
现行《特种设备安全法》对供热管道最高罚款仅20万元,还不够买半米新管子。建议学学食品安全领域的处罚到人制度,让决策者签终身责任状。
北京西城大妈能在犄角旮旯发现爆管前兆,靠的是日均3万步的踏实巡查。某些干部也该脱下锃亮皮鞋,踩踩供热井边的冰碴子,听听管道里是不是有咳嗽声。当滨海新区的赔偿调解员忙着给车主登记损失时,300米外的烧烤摊飘来阵阵香气。您说说,这热腾腾的人间烟火,咋就暖不化某些人的铁石心肠?咱老百姓不要事后诸葛亮式的高度重视,只盼能学学北京西城,给每条管道配个电子身份证,让大妈大叔们拎着手机当管线医生。毕竟,守护万家温暖不能光靠热力站烧锅炉,更得靠制度的热流涌进每根毛细血管。#天津一供热管道倒塌多车被砸#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预售价36.8万元起,问界M8小订已突破8万台!余承东曾称:未发布,先火爆
佛山一小区惊现“叠罗汉式”违建,79方小户型“爆改”200方大平层......
今日热点:赵露思生病前认为拐杖只是装饰;94版貂蝉竟然是金龟子配的音......
Apple Watch全玻璃表壳设计专利曝光 侧边区域转化为可触控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