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道路安全和环保的闸门岂能失守?
栏目:行业资讯 发布时间:2025-04-16
 近日,新华社曝光了豫皖省际毗邻地区机动车检测中存在的乱象。在镜头下,车辆前挡风玻璃裂了,尾气也不达标,在安徽被告知车检不合格后,就想着去河南“碰碰运气”;一辆发动机故障、刹车灯破损的皮卡车,跨省后摇身变为“合格车”;排气管中的车用三元催化器缺失的车辆,在河南省沈丘县一家机动车检测公司顺利过检。  事实上,新华社采访发现的“猫腻”只是近年来机动车检测领域诸多乱象的一个缩影。在一些城市的机动车检测

  近日,新华社曝光了豫皖省际毗邻地区机动车检测中存在的乱象。在镜头下,车辆前挡风玻璃裂了,尾气也不达标,在安徽被告知车检不合格后,就想着去河南“碰碰运气”;一辆发动机故障、刹车灯破损的皮卡车,跨省后摇身变为“合格车”;排气管中的车用三元催化器缺失的车辆,在河南省沈丘县一家机动车检测公司顺利过检。

  事实上,新华社采访发现的“猫腻”只是近年来机动车检测领域诸多乱象的一个缩影。在一些城市的机动车检测站周边,“黄牛”声称,即使是“带病”车辆,只要交钱就能顺利拿到年检合格报告。作假手段也是五花八门:有的利用OBD等设备,随意篡改车辆的尾气排放数据、发动机故障码等关键信息;有的网购假车牌、修改车架号,安排外观相似的车辆进行替检;有的检测站在检测软件参数上“做手脚”,通过调整修正参数数值,让“带病”车辆达标。

  一边是检测机构“放松”检测标准,实现“增量又增收”,一边是车主“花小钱办大事”,延长“带病”车辆使用年限,在这种畸形的供需关系中,双方“各取所需”的代价是公共安全和环境承压。

  “带病”车辆跨省“通关”的怪事,表面上看是检测机构受利益驱动的铤而走险,深层次原因是对机动车检测机构监管的失守。

  首先,基层监管机构执法能力有待加强。正如沈丘县生态环境分局相关负责人所说,“设备上的数据很专业,我们也看不明白。”“市局没有专家;去年才开始的培训,还是从省里请来的专家。县级执法人员的理解能力不一,很难看出猫腻。”“看不明白”“很难看出”暴露出基层监管机构执法能力弱,难以实现对检测机构的有效监管。

  其次,跨省数据共享和联合执法机制缺失。由于数据无法实时共享,阻碍了不同省份的监管机构联合执法,难以及时发现和处理这些违法行为。这为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使造假者得以在监管缝隙中游走。

  再次,检测机构数量多且分散,增加了监管难度。以靠近安徽的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项城市为例,两地机动车保有量均为10万辆左右,但开设的检测站分别达到9家和15家,沈丘近年来还陆续有新增。检测站数量众多导致了内卷式恶性竞争,采取不正当手段招揽客户。而且,数量众多且分布广泛的检测站,加大了监管机构的监管难度。此外,从严落实退出机制的缺失,使得一些不符合要求的检测机构得以继续存在和经营,进一步加剧了市场混乱。

  遏制机动车检测乱象,在进一步加强“事中”监管的同时,还要补齐“事前”准入标准低和“事后”惩戒力度不足的短板。在“事中”监管上,高德娱乐官网强化基层监管机构的执法能力建设和跨省联合监督检测力度;在“事前”准入上,提高检测站的资质审批和评审标准,以控制检测站的数量和密度;在“事后”惩戒上,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给予罚款、取消资质甚至追究刑责等处罚,提高检测站违法成本。唯此,方能让机动车检测机构恪守职责,成为道路安全与环境保护的构筑者!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